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节 (第2/3页)
给她配个庄户人家,明显是在作践她! 这庶三姑娘是个聪明的,知道被家族舍弃便琢磨着自己给自己挣个前程。正巧,这个时候家中嫡兄长带了几位公子来家中做客。于是她便动了旁的心思,让自己的丫头去细细打听几位公子的身份。 这其中不乏有身份显贵的,比如八皇子,亦或是贵妃侄儿。这位庶三小姐还有些自知之明,她不敢对这些人下手。她知道那些高门大户断不会让她这个庶出的进门为正妻,做妾对于她自己来说是极不情愿的。 她不想一辈子都如自己姨娘那般活的委曲求全,她要成为正妻自己当家做主,于是她便把目光锁定在了身份不上不下的刑部侍郎家嫡子身上,这位正是曲家嫡出长子。 庶三姑娘心一横,当众扑到了曲家公子的身上,在场所有人都瞪圆了眼睛,被她压在身下的曲公子也是惊魂未定。见自己的目的达成,两人的身子在众目睽睽之下有了接触,然后她便转头哭着跑回了屋子。一路上闹得动静颇大,尖着嗓子说自己不清白了,没脸活在这个世上,更是闹着要在屋里头上吊。 伯爵夫人听说后气的半死,恨不得亲手勒死这位庶三姑娘。可外头那么多人瞧着,更何况还有皇子在场,这事总的有个说法。 这事若没外人瞧见,他们将事情压着把庶三姑娘送走就是了。可这闹得人尽皆知,她就不得不端着张老脸去了曲家提亲,但提的却是庶子。 文靖夫人这心里头有气,自然不会让庶三姑娘如愿,便想着让她嫁给曲家的庶子,这位庶子便是王承中意的那位女婿人选。 但曲夫人又自己的算盘,她根本瞧不上那位庶三姑娘,不论是不是自己的儿子,她都不愿让庶三小姐进门给自己添堵。于是便谎称家中庶子已经在老家那边说了亲事,就差等着两家定日子呢。 于是曲夫人就赶紧让人在老家物色个合适的姑娘,她还特意交代,一定不能是杭州大户人家,挑选的人家一定不能成为庶子的助力。 那时正逢王承在杭州筹办绣楼,王若迎可谓是完全符合曲夫人的要求,不是大户人家,家中无权无势。于是曲管家就找上王承有意促成好事,这便有了后来的事情。 王若迎看完了整整三页信的内容,也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 她绝对不能嫁过去! 庶子遭到嫡母打压,还因为伯爵府庶三姑娘的事情得罪了伯爵府和侯府嫡子,这位庶子未做任何事但这前程已经被毁了一半。她嫁过去就是往火坑里跳,那是爹娘说的富贵体面的好亲事! 王若迎发现,她还漏看了第四页的内容,刚看了几眼她就立刻撕了那张信纸,权当没看见。 未曾想方衡是认真的,说自己已经试着说服家里让同意他们两人的婚事,方衡让她放心,这件事早晚能成。 王若迎仔细想了想,她决定还是说清楚为妙,于是提笔将自己无心于他的想法写在了信上,她只是把他当成弟弟,绝对没有男女之间的感情。 王若迎将写好的信交给采佩,让她送去钮泽县让大姐夫转送给方衡,自己则带着前三页信去了王承的书房,然后又让采荷去请甄氏,她必须得告诉爹娘,这婚事绝对不能答应。 王若迎将信件交给了两人,然后又假设如果自己嫁过去后所要面对的困境。不仅要受嫡婆婆压制,还可能因为曲家得罪了伯爵府,伯爵府的女眷会为难自己,甚至也会遭到文靖侯府女眷们的为难,这些都是说不准的事情。 且那些贵夫人都好面子,端着身份也断不会和她这个小地方出生的商贾之女来往,她去了后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日子怕是会过得艰难。 “女儿不求高嫁,也不想高攀什么京城官宦之家的公子,女儿只想安分守己的过自己的小日子。” 王承和甄氏听后冒了一身的冷汗,没想到京城人家那么复杂,光是听这些人之间的关系他们都觉得脑子一团浆糊。 甄氏希望王若迎高嫁,其实只希望她能过得好,但如果是嫁去受委屈,就算这亲事再好,后生家里再荣华富贵她也是不同意的。 甄氏赶紧表明立场:“方公子说的一定不会有假,这门亲事我不同意。” 王承一阵后怕,心中懊恼自己又办了件糊涂事。但他已经和曲管家表明了想要结亲的意思,这突然反悔可要如何说辞啊? ☆、宋家来提亲 虽然自己暂时没有想到应对之法,但王承还是承诺王若迎一定推了此事。 王若迎见王承态度坚决,这心也就放下了一半:“爹可要赶紧同曲管家说清楚才是,事情若是拖的越久越不好办。” 王承赶紧应下:“你放心吧,爹一定会将此事顺利解决。” 甄氏和王若迎走后,王承在书房里想破了头都觉得此事不好办。曲管家已经向京城那边送信,就等着京城的曲夫人点头。他现在通过曲大管家的引荐认识了几个不错的生意人,和曲家也有生意再谈,他若是此刻反悔说不愿和曲家结亲,这以后可就要在杭州城树敌了,那金玉绣楼的生意怕是会越做越难。 一想到这儿,王承就一个头两个大。 而这时,一直按兵不动的孙薇开始发力,她特地去厨房煮了自己最拿手的羹汤,特地断进了王承的书房里。 这些日子说不着急是假的,她这般名不正言不顺的住进王家,王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