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皇家小和尚_第12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2节 (第1/3页)

敢贪污,在大清境内就这么罚,跑到天涯海角也要这么罚,他还不相信,这世界上哪个国家敢收留大清国的罪犯贪官!
  皇上信心满满,野心勃勃,亲自去到户部一趟,工部一趟,刑部一趟……转一圈,什么也没说,但各部官员都领悟到皇上的意思,吓得脸发白,腿打颤。
  “朕要开始搞大清国的基础建设,满满的国库银子会拨出去,你们、你们、都给朕掂量着,知道朕这银子怎么来的不?”
  知道。太知道了,哭唧唧。不说其他人,就是保康的三舅舅法喀,都认真地,再次清理自家的“各种琐事儿”,坚决不能留下小尾巴给谁抓住——皇上现在看谁都想要“抄家”!
  二月二十八,皇上领着一家人北上,首先去盛京拜祭先人,接着去大清和沙俄边境亲自看看转转,这么一圈逛下来大约三个月的时间,等到天热起来的时候,正好开始木兰围猎承德避暑。
  保康对他汗阿玛的计划非常欣赏,对马上见到师祖非常期待,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不想折腾,他拖着他额涅,小包袱款款,出发嗷嗷。
  本来特开心的事儿,可是索额图在出发的时候提出来,说什么太子的仪仗不对,不应该和其他皇子坐一辆马车……还说瑞亲王应该做一个皇子的样子,守皇家规矩布拉布拉。
  皇上气得不想搭理他。
  裕亲王、恭亲王等等人也气得不想搭理他。
  知道保康手里那串佛珠是谁的吗?知道它什么意义吗?你没看太皇太后皇太后皇上都不说话吗?啊啊啊?
  可问题是,甭管皇上、裕亲王、恭亲王他们怎么个想法,他们不能明说啊。
  出发的队伍僵持,保康懵懵懂懂,他也不知道太皇太后、皇太后为何都不要他行大礼,可他再着急也没用。
  自己出面越闹越僵。保康转头看向太子哥哥,发现他还在呆愣中,戳戳戳:太子哥哥快救场。
  第80章
  太子愣愣地看向保康弟弟, 还没反应过来,其他兄弟倒是都明白了,这个时候太子出面最合适, 一起喊“太子弟弟/哥哥”。
  太子看着保康弟弟, 发现大哥和弟弟们都看他,他眨巴眼睛终于明白过来, 着急之下立马就要下去马车, 可他脑袋和一条腿都伸出去了,又回头。
  看向保康。
  保康:“……”
  保康和他太子哥哥四目相对,领悟到他太子哥哥的问题,从容地抬起右手,庄重地打一个佛号:“阿弥陀佛。”
  太子:“……”
  太子恍然大悟:他的保康弟弟当年正式行剃度之礼,可还没正式还俗。和尚们见到任何人都只打佛礼, 保康弟弟当然也不用行跪礼。
  自觉“明白”·太子,快速下去马车。其他的哥哥弟弟们看着太子的背影, 看着他们的保康弟弟/哥哥,也觉得自己明白了——保康弟弟/哥哥还没还俗, 当然不用行俗家大礼, 当然不能穿俗家衣服。
  保康:“……”
  这边保康继续保持他“佛门弟子”的和尚形象, 那边太子在他汗阿玛和他二舅姥爷的面前, 当着随行的、送行的,所有文武百官的面儿, 慷慨陈词。
  “汗阿玛、索额图大人, 保成喜欢和哥哥弟弟们一辆马车。”
  “汗阿玛、索额图大人, 对于仪仗,保成的看法是,从心为上。当年太宗皇帝时期改国号大清,天聪六年定仪仗之制,规定凡国中往来,御前旗三对,伞二柄,校尉六人,其制甚简。
  天聪十年改元崇德,始定御仗数目及品官仪从,一切以方便不扰民为原则。至世祖皇帝入关定鼎,礼部大臣们参稽往制,量加增饰。但世祖皇帝每次出行也是能简则简。”
  “保成的记忆里,汗阿玛每次出门,也大多都是轻车简路,言传身教保成万万不可扰民。除了,圜丘、祈谷、常雩三大祀,大阅兵之时,从不动用大驾卤簿,驾车人数减半,鼓乐人数减半,豹尾枪、弓矢、仪马人数减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