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皇家小和尚_第10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5节 (第2/3页)

都傻了,你就算是假装的,也装出来一番“誓死不从”啊啊啊!
  可是保康还不满意的样子,小鼻子皱巴,特“冷淡”的一个眼神:“记好了,你只是郑克臧,自己穿衣,自己做饭,自己吃饭,根据做活的好坏领食材,做不好,受罚。”
  “记好,记好。”
  郑克臧唯唯诺诺地答应着,生怕小胖娃娃反悔。
  众人:“……”
  就见小胖娃娃领着人大摇大摆地离开,就见郑克臧一副劫后余生的模样抹眼泪。
  众人:“……”
  好吧,快乐大师发发脾气也好。
  谁叫快乐大师颐气指使的模样也可爱。
  众人想通了,互看一眼,姚启圣提议:“不若,劈柴?”
  众人点头。
  澎湖的事务不方便他接触,衣食住行哪方面也不行。在回京之前,就劈柴吧。
  事情定了下来,郑克臧就留在澎湖劈柴,学着自己做饭穿衣。
  而此时的小琉球上,十二岁的继承人郑克塽稀里糊涂地坐上王位,因其年幼,由其叔父郑聪辅政。郑聪贪鄙懦弱,诸事皆决于冯锡范和刘国轩。听了左右将士的说法,听了他祖母的说法,茫然无助。
  “诸位说得对。小琉球人心风声鹤唳,继续守卫台湾恐怕右边啊;士卒满目疮痍,再战下去恐怕难以取胜。还是应当请降,以免今后追悔莫及。”
  郑克塽听从他们的“劝告”,给大清水师送来降表。
  十一月初一,短短六天,施琅率领舟师到达小琉球,刘国轩等带领文武官员军前往迎接。
  紧接着,裕亲王领着五位皇子,姚启圣和石溪道人等等人都登上小琉球。
  施琅入小琉球之后,主动前去祭郑成功之庙,对郑氏父子经营小琉球的功绩作了高度的评价,并称郑氏收复小琉球是为国为民尽职的举动,他本人对郑成功毫无怨仇。祭祀完成之后,施琅哽不成声,热泪纵横。
  郑氏官兵和台湾百姓深受感动,纷纷赞扬施琅胸襟宽广,能以大局为重。冷静处理公义私怨的关系,远非春秋时期的伍子胥所能比拟。
  裕亲王冷眼旁观,轻轻摇头。
  当初保康侄子提议不让施琅呆在小琉球,他还觉得这么做对功臣不够厚道,如今一见,还是保康侄子有先见之明。
  “这个岛上,除了郑成功之庙宇,郑成功之塑像,其他郑家人的,全部推倒。立陈近南的庙宇,塑起来陈近南的塑像。”
  “遵王爷命令。”
  裕亲王一声令下,整个小琉球,除了郑成功的庙宇和塑像,其他郑家人的,全部推倒。活着的郑家人吓得不敢吱声,本以为投降了就可以做了太平王,说不定还能呆在小琉球享福,哪想到裕亲王不按常理出牌。
  施琅也对裕亲王的作为有意见,可是他不敢对裕亲王提出来。
  单个裕亲王也就罢了,后面还有太子,四位皇子,一个个的,都还在因为陈近南的事情,和瑞亲王一样对郑家人没有一丝一毫的好感,甚至厌恶。
  偏偏施琅知道孩子的心思单纯,他也不好和他们说恩遇郑家人的必要性。
  裕亲王不知道显示一下朝廷的大度和宽仁吗?他比谁都知道,可他这么做了。
  他们这方无可奈何,郑家人自己不敢出头,岛上的其他人自然也观望中——裕亲王没有动郑成功的庙宇和塑像,这是他们的底线,没犯到这个底线,他们就接受。
  等到那具刚刚塑起来的董太夫人轰然倒下,施琅也仰天大笑,畅快之极,恨不得去给他的父亲和大哥上个坟说一声,笑着笑着,眼泪出来。
  施家人一时间沉浸在悲伤里,朝廷水师这方的人,岛上的人都知道当年施琅父亲大哥被杀的起因,都沉默。
  紧接着,他们就发现,裕亲王的人在安排人,要立陈近南的庙宇和塑像。
  陈近南,陈近南,多情且健忘的人们终于记起来,是谁,给予这方落后偏远的小岛打下文明的基础。
  亲历南北二路各社,劝诸镇开垦,栽种五谷,蓄积粮模,插蔗煮糖,广备兴贩,于是年大丰熟,民亦殷足……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