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五章 订婚 (第2/3页)
后生,长的潇洒漂亮,庄稼里那些营活事,里里外外都是好手。 她父亲很快相中了田正德。 那年头,地主成分的家庭和贫农家庭接合,并不是简单的事情。 好在,田正德家里穷,付不起彩礼,她父亲抓住这一点,向老田家提出不要彩礼的要求。 那会儿四里八方给田正德说亲的可不少,有的家境殷实的,也有姑娘说不要彩礼,只要能跟了田正德就千肯万肯。 范墨也在心里嘀咕,她当然很看上田正德,但是竞争对手也不差,成分也比她家好。 关键还是得落在田正德本人身上。 范墨上了心思,劳动的时候,有意无意的凑上去给田正德说话,时间久了,两人聊天多了,关系也处的好。 她更加发现田正德的优点,这人很踏实,又肯干,对人对事没那么多弯弯道道的心思,早年还在外头闯荡过,谁也糊弄不了他。 这是个精强的人,长的又是相貌堂堂,拿起锄头在地里,强魄的身体,干起活来,像头牛。 一个队里的人都很喜欢他,更依赖他。 有一天放工,她穿了件新衣裳,脸红的抬不起头,羞答答说:“正德,能晚上来一趟我家吗,我父亲有些事跟你说。” 到了傍晚,田正德果然来了,父亲和他说了会儿生产队的话,就把想法挑明了。 没想到的是,田正德一口答应下。 范墨在新婚之夜问丈夫,怎么答应的那么痛快。 田正德嘿嘿笑着,四里八方,数你最漂亮。 范墨见到许秀冰,仿佛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这姑娘,里里外外透着大胆直爽的气质,她第一眼就喜欢上了。 留着女儿、丈夫和儿子叙话,她把许秀冰拉到一旁,家长里短的开始问。 许秀冰其时是很惊讶的,原以为从山西北部农村来的婆婆和公公应该是那种大老土,没什么见识的那种,没想到,公公一看就是不是个寻常的地里刨食汉,这婆婆说起话来更是大大方方,左右透着熨帖劲,比她的母亲也差不离多少。 许秀冰不知道,范墨在小时候就跟着爷爷,整天耳濡目染,也知晓很多道理,对外面的世界,也多少知道些。 结婚了,丈夫也讲过他当年闯荡时遇到的事情。 所以,范墨可不是普通的农村劳动妇女,她是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教养,让许秀冰大吃了一惊。 车站离着李敏仪家不远,索性就不坐车了,这时候的人们远不像后来的,能走过去,就不坐车。 一是省钱,二来也习惯。 原本范墨的腰不适宜这样走过去,但不知为何,她见到未来的儿媳妇,一下精神多了,连说走回去,不坐车。 几人拗不过她的意思,只能作罢。 实际上,田老汉自从结了婚,就被范墨给管的死死,多年来形成了唯命是从的习惯。 他这媳妇,文化程度高着呢,不然为何两个子女都能考上大学,小时候就开始教育了,村里的其他人家,差得远呢。 想起这事,看着一左一右的儿女,田老汉心中很是得意。 路上的人很多,多数离着近的旅者选择了步行回家,也许,脚踏在匆忙乡土气息的泥里,更能慰藉漂流的心。 不论混的好还是不好,家,永远是温馨的港湾。 但有些标榜的,却不尽然。 李敏仪的家里,老四正在听从老大家来的侄子李端念叨,李端的母校,某大学,前些日子校庆,只是隆重欢迎了那些个功成名就的校友,对他这种事业刚刚起步的不值一哂。 有人说,学校也是家,更是个大家庭。 毕业生回母校,不论成功与失败,都应该得到同等尊严的招待。 显然,事实并不一样。 李端说,当初他在高中拿毕业证书的时候,负责的老师对他的态度和对考入更好学校的同学的态度截然不同。 到了大学,没想到更是一个作态。 看着大侄子气愤的样子,李敏仪笑着说:“就是在家里,出息的和不出息的,也不一样。李端,有没有兴趣来深圳闯一闯?” 李端拿起茶杯,失笑道:“算了吧,你们那是走了资本主义道路的,我才不去。” “不去拉倒,哼,你不知道有的清华毕业生都来蛇口了吗?” “那我也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