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总裁的赘婿狂兵_第一卷_第248章 安归经内的楼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卷_第248章 安归经内的楼兰 (第1/2页)

倒数第三幅画,则是一个年轻的汉人皇帝,正捶胸顿足的朝天哭泣。
  在他下面的台阶下,是一伙身穿盔甲的汉人将军,都双手抱拳,仿佛是在劝说着什么,又像是要立下出征前的军令状。
  倒数第二张画,画的比较简单。
  一些高举着汉人大旗的士兵,在很多将军的带领下,冲进了那座沙漠城市的城门。
  这座城市的主人,则在自己的宫殿内,拿着一把短剑割自己的脖子。
  他身后,一个年龄不大的小女孩,正在几个大臣的拉扯下,哭着张开手,看样子要阻止主人自刎。
  最后一幅画,和第一幅画差不多,仍然是采用俯览手法:一片一望无垠的大沙漠,一行长长的骆驼队。
  但骆驼队前进的方向却是相反的,而且画面上也没有了城市,本该是一个不知道太阳还是月亮的天体也不在了,是一片黑压压的东西,应该是一片黄沙。
  高飞粗粗计算了一下,总共是二十四幅插图,除了生孩子的那些插图差不多外,其它的则都表明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
  点燃一颗烟,高飞皱眉想了很久,隐隐明白这些插图所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了。
  故事大意是,在很久很久之前,有个建立在沙漠上的国家,他们有自己的繁华经济,历代君主代代相传,和他们的子民幸福的生活着。
  但在随后某年某月某日,一个貌似姓‘霍’的汉人将军,忽然带人入侵了这个国家。
  于是,战争摧毁了这一切,人们再也不能过以往那种好日子了,开始竭力反抗,最终杀死了那位貌似姓霍的汉人将军,把汉人赶出了城市。
  姓霍的汉人将军死后,汉人皇帝仰天大哭,他手下大将纷纷请命,出征那个沙漠城市。
  最终,在大将们的攻打下,沙漠城市灭亡,君主自杀。
  君主的后人,一个小女孩,被大臣救走。
  这个沙漠城市,就在某个黄沙漫天的日子,消失了。
  想到这儿后,高飞脑海中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消失的王朝名字:楼兰!
  据《汉书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
  汉时的楼兰国,有时成为匈奴的耳目,有时归附于汉,玩弄着两面派墙头草的政策,介于汉和匈奴两大势力之间。
  自博望侯张骞成功出使西域后,汉武帝听从张骞的建议,想要打通前往大宛等国的路径,楼兰、姑师两国正好挡在汉使出使的路上,他们竟攻击劫掠汉使王恢等,又屡次做匈奴的耳目,通知匈奴派兵阻拦汉使。
  楼兰这种墙头草做法,终于惹怒了汉武大帝,于是命从票侯赵破奴,和大将王恢率兵数万出击楼兰和姑师两国,最终破楼兰和姑师,俘虏楼兰王。
  匈奴得知楼兰降汉后,就发兵出击楼兰。
  楼兰不敢抵敌,只好分遣王子入质西汉与匈奴,向两面称臣。
  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李广利征大宛时,楼兰受匈奴指使欲发兵袭取汉军后队,被汉军发觉。
  武帝命汉将任文领兵从小道袭取楼兰,擒楼兰王。
  汉将奉上命斥责楼兰王,楼兰王回答说:“小国夹在大国间,不两面称臣就无法自安。我愿意举国迁徙入居汉朝。”
  汉武帝体谅其处境,放他回国,也派遣使者通知了匈奴,以后匈奴也不甚亲近楼兰了。
  上面所说的这些,高飞以前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也知道征伐楼兰的是从票侯赵破奴,和大将王恢。
  但《安归经》内插图上所描述的,则是一位姓霍的将军。
  人类有史以来,姓霍的大将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匈奴哀唱‘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的冠军候霍去病。
  不过,霍去病早在公元前117年就死在西征归来的路上,年仅24岁,他怎么可能会在十几年后还能灭亡楼兰呢?
  可如果那个姓霍的将军,不是霍去病的话,那插图上姓霍的将军,又是谁呢?
  而且最重要的是,根据《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这座曾经辉煌五百年的古城,才被废弃了。
  当然了,根据现代科学家的研究发现,给予楼兰人最后一击的,是瘟疫。
  这是一种可怕的急性传染病,传说中的说法叫‘热窝子病’,一病一村子,一死一家子。
  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楼兰人选择了逃亡就跟先前的迁徙一样,都是被迫的。
  于是,楼兰国瓦解了,人们盲目的逆塔里木河而上,哪里有树有水,就往哪里去,哪里能活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