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三章华佗与蔡邕 (第2/2页)
逼了,号称弟子三千,就算是董卓征召,他都不理不睬。 就算是他的家里,刘可也能听到朗朗读书声,这家伙把有天赋的弟子都包养了。 “定方贤侄,坐!” 听闻刘可来访,蔡邕立刻就冲了出来,完全没有了师表。一进屋子,就开始嘘寒问暖。 如今,两家关系已经缓和了,还更进一步。得到了刘有义的谅解以后,蔡邕的小日子就更加舒爽了。 “叔父,近日可遇到什么难处?”刘可问道。 再穷不能穷教育,况且,书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了。 “没有!子敬对书院的照顾,那可是无微不至,贤侄不必忧心。”蔡邕道,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在扬州实在是太舒服了。 刘可点点头,喝了一口热茶,蔡邕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他可早就看穿了。 蔡邕索性也不瞒了,道:“贤侄,可否替书院的学生谋一份差事?” 原来是找出路来了! 读书人嘛,都懂的。 鲁肃已经不知一次找刘可抱怨,人手不够用了。一些官吏,都是由太守直接任命,刘可认为,这样很不好,不利于统治。 但是科举取士又太前卫了,必须要等几年,一等教育发展,二等寒门子弟掌握一定的话语权。 “此事再议。”刘可道。 蔡邕知道,刘可已经放在心里,这就足够了,书院会在这片领域分一杯羹。 “不过,教书先生的俸禄可以往上提一提了。”刘可道。 蔡邕脸色一喜,总算有一点收获,接下来刘可的话更是让蔡邕精神一震。 “每位先生的文案由官府留存。” 这样一来,先生就成为了公务员了,前途似锦。 蔡邕深深一拜,替书院先生谢过刘可。 “好处拿了,也该有点付出,算学加入考核之中。”刘可道。 “这……”蔡邕张了张嘴,不知道说什么好。 “从今天开始,在各地扩建官方学校。就分为小学、中学、太学三等, 小学学制为三年,负责蒙学,诵读经文,一切费用由官府负责。经过考核,可升入中学,中学教授儒学与算学,同样考核后可入太学。” 至于太学是怎么样的,刘可没有明说。但是蔡邕用屁股想都知道,肯定是选拔官员。 刘可打算用三年开启民智,至于三年后他们会有什么样的选择,就不关他的事了,机会已经给到每一个人身上了。 至于什么家人强迫种田不去中学,刘可只能说,你的命运本该如此,你不出头,也会有无数的人涌上来。 “贤侄,此事恐怕会触动世家的利益。”蔡邕担忧地道。 “请世家博学者担任中学老师,直接告诉他们,机会只有一次!”刘可道。 也就只有刘可才能压得世家抬不起头,不过世家的反击也能明显,就是不来你这里当官! 对此,刘可嗤之以鼻,等他批量生产出一批官员,世家又算的了什么? 至于儒家学说,对管理确实有好处,刘可打算慢慢渗透,从加入算学开始。 至于太学,一开始也是加入一些实用的学问,比如让鲁肃开个讲座什么的,听腻了就让他们到各部门实习。 刘可又和蔡邕探讨了一些教育心得,两人各有收获。 要不要搞个教育部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