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二章 万里奔袭 (第2/2页)
是此行顺利,当为公山兄表功!” 刘岱客气了几句,心里却欢喜得很。 在东阳骑兵的高效率感染下,兖州军民奋发图强,一天就准备好了船只。 而且听说扬州牧要北上抗击异族,渔民纷纷带上自家的小渔船前来相助。 刘可感叹百姓艰辛,让贾诩分发了一些钱财,可是他们一个个摇头不要,最终贾诩自作主张,和州牧刘岱购买了一大批粮食,渔民这才欣然接受。 对于贾诩的灵活变通,刘可不吝嘉奖。 即使有兖州官方和百姓双重帮助,刘可渡过大河还是花了整整三天。 三天后,刘可的大军在岸边齐声高呼感谢兖州的帮忙,让刘岱热泪盈眶。 这件事很快就传到董卓耳朵里,他不由得吟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好诗好诗!”众人纷纷赞叹,其实心里早就鄙夷万分。 没文化,真可怕。 特别是王允,反应最为激烈,为此罢朝三日,直到派遣李儒登门道歉,这才揭过。 董卓也越发愤恨:刘定方你还是死在幽州吧! 原本,刘可没有打算去平原的,但是刘备亲率上千民兵,押运各种物资,赶了两日的路程,特地在官道等候。 “玄德这是为何?”刘可诧异道。 “扬州牧大义,我等愿尽绵薄之力!”刘备厚着脸皮道。 平原一个小县城,挤出这么多物资,就为了刷一波存在感? 就像农民工给女主播刷礼物一样,收入连自己都养不活,却假装大方。 刘可浩浩荡荡行军不到半个月,这件事就传遍了天下。每个人都在高呼扬州牧的美名,士子文人为之奔走。 一路上帮助刘可的人,自然也得到了称赞,兖州刘岱就是最好的例子。 董卓千里送文书之举,更是缓和了与读书人的紧张关系。 但是,对刘可提供帮助的,都是一方大佬啊,比如徐州牧陶谦、兖州牧刘岱、朝廷大佬董卓等。 刘备呢,只是一个小县令。 三万大军需要的物资,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军队数量比县城人口都要多了。 “呔,俺不想说你,俺大哥千辛万苦送来物资,你就这么一副欠揍的态度?”一个黑脸大汉站出来道。 燕颔虎须,豹头环眼,声若巨雷。 典韦同样向前一步,两个人大眼瞪小眼。 “翼徳,不得无礼!”刘备呵斥道,其实这种招式,他不知道用了多少遍了。 张飞本就是胆大心细,怎么可能张口闭口得罪刘可这样的大佬呢? 就是为了让刘备有机会站出来表现,你看,一句呵斥就得到了别人的好感。 何乐而不为? 但是刘可不一样,深知刘备的脸皮。 “平原县产出不易,玄德这是何苦呢?” “东阳侯请放心,玄德怎么敢逼迫百姓,一切都是百姓自主相助,本县不过是牵了一个头。”刘备谦虚地道。 刘可也不想和这个狗皮膏药磨蹭下去了,收了一些粮食,立刻奔赴幽州。 直到刘可走远了,张飞才道: “刘定方好生无礼!” “此言差矣,东阳侯心系家国,一路奔袭,已是疲惫万分。他并非不念大哥之情,而是怀疑大哥剥削百姓,所以心生不悦罢了。”关羽感叹道。 “云长说的对,三弟以后学着点!”刘备道。 不过,刘备还真是如愿以偿刷了一波存在感。 献帝因此注意到了刘备这个小人物,竟然也是汉室宗亲? 另一边,董卓非常不爽了,最近十篇奏折里有八篇是夸奖刘定方的。 为此,他随便找了一些理由,砍了一些阿猫阿狗泄愤。 “文优,这可如何是好?”董卓忧心忡忡地问道。 李儒却拱手恭贺道:“主公,捧得越高,摔得越惨!这次刘定方不死也剥层皮!到时候他名声扫地,主公再召集天下诸侯群起而攻之……” 董卓顿时喜笑颜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