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70章 龙龙龙 (第9/11页)
王之子敖丙扒皮抽经的情节可谓历历在目。《世说新语》也曾提到一个很有名的故事《周处除三害》,小时候课本上也有,耳熟能详,说周处年轻时是个凶恶少年,与水中蛟、山中虎并称“三横”,尤以周处为最大祸害。有人劝说周处去杀虎斩蛟,经过三天三夜,人们都以为周处死了,于是相互庆贺,谁知周处却杀蛟而出,得知邻里相庆,终于明白自己是何等遭人嫌恶,于是改过自新。毕竟,虽然故老相传,女娲“人首蛇身”,恐怕具有爬虫类的基因。 ??由于传说中的女娲拥有“造人”的版权,因此蛇拥有光明的前景,完全合情合理。中国人自诩“龙的传人”,蛇生单角化蛟,蛟生双角成龙——蛇为龙的始祖,龙由蛇进化而成。在山海经中的龙都是用骑乘的,《山海经》记载,夏后启、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龙”。另有书记“颛顼乘龙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而跟他同类的蛇则都是被或握或操或绕颈,显示出两者的不同来;在古时候的中国,头有角的为公龙;双角的称为龙,单角的称蛟;无角的为螭,古时玉佩常有大小双龙,仍称母子螭;龙的地位远高于印度。因在中国龙是神物,是至高无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征。也是东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属木的,也因青色是属木的,故此有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而四圣兽中的东方之神青龙,正是龙中之龙,远古时期被女娲降伏,后赠于伏羲作为坐骑。 ??后来二十八宿的东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等这七宿就是青龙之后裔,从他们的字义上就可以看出来,角是龙的角,亢是颈项,氐是本,而是颈根,房是膀,是胁,心是心脏,尾是尾,箕是尾末。因此“人”是“龙的传人”,但古代人的进化理论非常之简单直接,但从未“幻想”过人类由猿猴演变,证明他们认为猿猴比人类高级。 ??在山林原野手无寸铁的人,是否具备真正的生存能力?恐怕一只野猫都轻易将他摆平。这是人类自卑的根源。其实我们是千辛万苦进化而成,既也并未辱没万物之灵,也绝对不是女娲手上的泥巴那么轻率。反倒是蛟龙。一直是人类的对立面。《绎史》说女娲后裔大禹奉命治水,所用方法,以继承始祖女娲治水方略而有所发明创新。据史书记载,大禹治水,“掘地”,即挖水道,“而注入海”,即引水流入海里;“驱蛟龙而放之菹”,即将蛟龙驱逐到远离人民生活区域之外多水草的沼泽地带。大禹治水名扬古今,不愧是女娲之后裔。 ??同时传说中氏族联盟时代五帝之三,以金德称帝的帝挚青阳氏。帝挚本名鸷,后世因其帝号,亦称挚。其母为常羲部族迁入东夷的遗民,隶属东夷部族,故以鸟名子。从青阳氏政权开始,东夷集团再次进入中央权利集团,并逐渐融入炎黄集团,于夏禹时正式形成了由伏羲女娲直系、炎帝姜氏、黄帝姬氏、三苗民族、东夷民族为主体,其它民族为辅而共同组成的华夏民族。帝喾虽然年岁悠长,但晚年方才生子。其去世时,正妃之子尧方才刚刚出生。 ??而姬鸷已经二十余岁,长于东夷,生性好武。此前,由于共工残部的退去,经历了持续多年的大洪水浩劫,已经渐渐消亡。但公元前2800年前后,海水在逐渐回落的情况下突然反弹,水位再次上涨,海水迅速向内陆推进,山东半岛除了山地和丘陵外,平原洼地几乎全被洪水吞没。居住在山东半岛和渤海湾地区的东夷各大族团被洪水所困纷纷向华北平原的冀北、冀东、冀西逃亡,向山东半岛的海阳、莱阳、胶州、诸城、莒邑、临沂等山地集聚。东夷少年姬鸷挺身而出,发现是东海中蛟龙作怪,入海擒蛟,声名大振。故东夷之长的羿遂推举姬鸷为帝,号帝挚青阳氏,天下响应。 ??帝挚继位后,洪水由于蛟龙已除,自行退去,东夷趁机宣传,说这是上天对帝挚两代政权的支持。由于姬鸷的东夷血统,和帝喾执政期间推行的仁政,姬鸷初建的帝挚青阳氏政权得到了广泛拥护。除本族的先祖帝喾氏和少昊东夷各分支外,还有长江流域的炎帝后裔祝融族、夸父族,蚩尤后裔的三苗族、九黎族,以及陈丰氏、邹屠氏、娵訾氏、有邰氏、有娀氏等等大小数百个氏族联盟的上万个部落,乃至深居西南蜀地的盘瓠之民,都归附了帝挚青阳氏中央联盟政权,史称“万国归附”。然而,蛟龙始终潜伏在人间。 ??南北朝魏晋年间许逊人称许旌阳。江西南昌人,道教净明道、闾山派尊奉的祖师。年少时以打猎为业,一日上山射鹿,鹿胎堕地,母鹿舔其子而死。许逊突发感悟,折弩而返,前往栖托西山金氏之宅修道,修学道法于兰公、谌母等,又与散仙大洞真君吴猛同游,亦师亦友。《墉城集仙录》称谌母“密修道法,积数十年,……吴猛、许逊自高阳南游,诣母,请传所得之道,因盟而授之。孝道之法,遂行江表”。而兰公者,据《十二真君传》载,系孔子故乡兖州曲阜县人,“精专孝行”,斗中真人特降授“孝悌之教”、“至道秘旨”,并预示晋代有真仙许逊,当传此“孝道之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