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五章 风波前夕(二) (第2/2页)
疑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尽管知道所说意见不为县长所喜,也不会被采纳。他就是这个性格,反正人也老了,也不想讨领导的欢心。 ??“嗯,具体情况要做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呵,老沈。要动脑筋,要想办法来化解矛盾才行。”况超群当然不喜欢听这样的话,但又不好下面进行批驳,只能皱皱眉头。“还是县长有水平,知道要化解矛盾。现在的问题,在于让谁来操持这项工作哩。不瞒县长说,我这几天鞋子都跑破了,也找不到哪一家愿意接受哩。” ??老沈把皮球踢给了况超群,让他来指定承办单位。况县长也不是好当的,也不想硬性指定承办单位。这话不好说呀,不管指定到哪一家,都会上门来叫苦不迭。不过他有的是办法,二话不说就抓起笔来,唰,唰,唰地在信访件上批了两行字:“转相关部门酌处,必须做到经济建设与社会稳定两不误。” ??这种批复滑头得很,全是模棱两可的话。换个年青人,还真的不知怎么执行才好。老沈没有问是哪些部门叫相关部门,也没有问如何做到两不误,拿起信访件就走。处理这种事情,对他来说,那倒是小菜一碟。回到办公室,他就将县长批示和原件复印了十多份。然后,又跑回到了政府办公室。他将所有的信件,用大信封装了起来,让他们以急件的形式,送达到自己认为应该具有管理职能的部门。 ??他也知道,这样的指示肯定是石沉大海。这种毫无营养的话,对任何单位都没有作用力,只能是应应景而已。话又说回来,自己也只能做到这样了。后面的事,不是也不应该是自己管。要说管,也就是注意事态的发展,及时报告领导,也就算是尽到自己的心意了。世间不平的事太多,不是哪一个人想管就能管得了的。 ??况县长的指示,虽然及时转发到了各方。时间过去了好几天,各个部门依然都是毫无声响,就连最起码的表面文章都没有。因为大家知道,谁先出头谁倒霉,张跃进可不是好得罪的人。尽管大家不是不清楚,这件事情闹起来以后,后患不会小。不过大家又都有一种依赖心理,总认为麻烦惹大了,反正有高个子顶着,自己没有必要去惹火烧身。 ??最聪明的要算是国土局的局长,与上面沟通了一下,去参加一个为期半个月的研讨会,把家中的事丢给了常务副局长。常务副局长也不是傻子,心中暗暗骂道,好你个老狐狸,平时一点权也不肯放手,到了这种时候你就彻底放权了,想把烂摊子丢给我,没门!他干脆自己也来了一个溜之大吉,说是心跳过速住进了医院。这一下,国土局算是开了锅。剩下的几个副局长,一反过去那种为一点权都要争得头破血流的常态。个个都是谦恭得很,都成了温良恭谨让的君子之人。推让再三,才让一个刚从乡镇调进的胡副局长担当了临时主持人。 ??又是几天过去了,并没有出现大家所担心的恐惧局面。相关部门的掌门人,也只是虚惊一场。反而是国土局的局长,成了大家口中的嘲笑对象。看来还是政府办袁主任说得对,老百姓是什么,一团泥巴而已,顶多中间有两粒砂子罢了。在宁北县这块土地上,况县长就是天,就是地,谁能翻天,谁能掀地?就是有上一、两个想挑头闹事的人,也只能躲在背后发发饿狠,没有人能掀得起大浪来。该喝酒的喝酒,该收礼的收礼。紧张了几天的官老爷们,都回复到了往日的花天酒地之中。 ??沉默的背后是什么?这个时候唯有老沈这个信访专家最清楚。可是他不能说,也不想说。不能说,是因为他说了也没有人肯相信。甚至还会有人要骂他是个老糊涂,说他是没有事找事做,是拿这些权力部门过不去。不想说,则是他从心底里同情这些工人。所谓改革的阵痛,就是痛的这样一个群体。‘铁饭碗’被打碎了,由国有或者集体所有制的工人、职工,变成了一无所有的打工者。 ??本来这些工人还有一点期望,‘铁饭碗’虽然变成了‘泥饭碗’,但总比没有饭碗要强,只要自己肯出力,总是会有饭吃的。现在张跃进这么一搞,就让工人彻底地打包回了家。工人不是农民,生活上缺乏一种基本的保障。农民不打工,家中还有一份田。工人不打工,就什么都没有了。这种情况谁都清楚,谁都不想清楚,反正损害不了自己的利益。 ??当官的人,家中老婆孩子加上亲友,早就调到了党政机关、权力部门,什么都不需要操心。老沈处理完这一切以后,看到来办事的龙若海。他长叹了一口气,心灰意懒地说道:“古代人都知道,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我们这些当官的呵,实在是让人没法说。事情真的闹起来,你们公安民警又是跑不掉。这些人只会用这个方法来对付老百姓,就不肯花一点力气来解决问题。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