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节 (第4/4页)
郑重地说道:“这条路是我选的,就算再困难我也会走下去。阿爸,你不用担心我,也不用自责,我已经长大了,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章林根叹了一口气,心情特别低落。 ??天色完全暗了下来,章林根打开手电筒,微弱的光照亮了脚下的小路。父女两个肩并着肩,往家的方向走去。 ??在快要走到村口的时候,两条大狗从停靠在河边的一条丝网船上窜出来,对着章氏父女不停地狂叫。 ??章秀青的家乡是有名的水乡,村子依水而建,村口还有条二十米宽的大河,河里常年停靠着十来条丝网船,船上的人以捕鱼为生。章秀青小时候曾经听村里的老人们说过,这些网船上人都是外省人,从爷爷那辈逃荒过来,一路上经过许多个地方,最终选择在新东村落脚。 ??任何地方的人都有排外情绪,即便过去许多年,已经学会当地话的网船上人还是无法溶入当地人的圈子。他们在河边的荒地上搭建草棚,用来堆放杂物。他们的孩子在船上出生,也在船上长大,等到了上学的年龄,才会进入村里的小学,和当地的孩子一起读书。在学校里,这些孩子会受到排斥,很难交到朋友,很多人受不了这种环境,往往读了几年书就不读了,读到小学毕业的寥寥无几。 ??平时若无重要的事情,网船上人绝对不会走进村子,同样的,村里的人也绝对不会走上网船,彼此井水不犯河水,相安无事,直到一个当地人的孩子因为采摘红菱掉进菱塘里演死,这种平衡才被打破。 ??捕鱼毕竟是靠天吃饭的活,收获多少很难说,为了增加收入,网船上人在浅滩处种了一些菱藕,每年八月,当荷花开始结莲心,红菱便可以采摘了。 ??每到这个时候,村里的孩子成群结队地涌到菱塘边,等网船上人将成熟的红菱采摘掉,他们就开始动手采摘嫩菱。 ??菱塘很大,为了采摘方便,网船上人专门打制了浅口的木桶,这种桶他们叫做菱桶。采摘时,人坐在菱桶里,想去哪里,就将菱桶划到哪里。 ??而孩子们没有菱桶,只能站在岸上,伸手去够长在岸边的菱盘。他们将菱盘从水里捞起来,一一查看下面是否长有嫩菱,要是有,就直接采下来吃掉。 ??村里人全都知道这件事,网船上人也习以为常,只要这些孩子把菱盘放回原处,他们是不会吭声的。 ??终于有一天,悲剧发生了。孩子们不知道菱塘的凶险,他们你推我挤,你抢我夺,一个小男孩在俯身捞菱盘时,不知被谁碰了一下,“扑通”一声掉入到菱塘中。 ??浅滩虽浅,但是淹死一个七岁的孩子还是绰绰有余的。男孩的姐姐就在边上,连忙跳下去救弟弟。随后,这对姐弟的堂哥、堂姐、表哥、表姐也纷纷跳了下去,最后全都没有上来。 ??众所周知,菱是一种浮叶植物,它的根茎都长在水下,人要是掉到菱塘里,必定会被这些密密麻麻的根茎缠住,水性最好也浮不上来。 ??当天下午,村口发生了大规模的械斗,网船上人搭在岸边的草棚全部被烧光,丝网船也砸沉了好几条,还打死打伤了好几个人。 ??章秀青记得清清楚楚,这桩惨剧就发生在1984年的8月,距离现在只剩下二十多天的时间。 ??即便过去许多年,她依然没忘记那一个灰色的8月,她沉浸在高考失利的痛苦之中,更多的人则沉浸中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村里时不时发生失去孩子的母亲上吊、投河之类的事情,而网船上人则全部在那一夜被逼离开这块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 ??章林根早在两条大狗窜出来的那一刹那,就跟章秀青交换了位置。 ??没一会儿,丝网船上走出一个身材中等、皮肤偏黑的女孩,将两条大狗唤了回去。 ??章秀青跟她打招呼:“江兰芳,你阿爸在家吗?” ??江兰芳也认出了章秀青,又惊又喜,又有些意外:“我阿爸在船上喝老酒,你等一下,我去叫他出来。” ??章秀青便笑嘻嘻地看了看章林根,刚才在路上,她做通了父亲的思想工作,还向他灌输了“借鸡生蛋”的理念,即向网船上人买鱼,再卖给陈玉花和邵寒,换个接地气的说法,就是“投机倒把”。 ??天天半夜起来打鱼,铁打的身子也吃不消,而且还不一定能够捕到足够多的鱼,章林根想了一会也就想通了。 ??江兰芳的阿爸叫江水生,身材瘦小,皮肤黝黑,一双手伸出来全是老茧,性格倒是非常爽快,章林根仅用了三言两语,就和他达成了交易。